致 谢
当博士论文写到《致谢》这个部分时,意味着我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从东海之滨——慈溪到人间天堂——杭州,再到英雄城——南昌,辗转求学已有21个年头。曾经在无数个因小论文而惆怅的夜晚,畅想着当写博士论文的《致谢》时,心情会是如何的激动,情绪会是如何的释放。但是,此时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像原本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像我喜爱的自助火锅店里胡乱混合到一起的各种酱料,无法表达是何种滋味,有对终于毕业的欣喜,有对即将离校的不舍,也有对未来职业的迷茫......
然而,不管是何种滋味,5年的硕博连读生涯注定是我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遥想5年前,当调剂系统上查到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有调剂名额时,那种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立刻踏上了当晚19:40由杭州开往南昌的D95次动车,在大学室友的陪伴下生平第一次出省,23:55我们到达南昌,又马不停蹄的打的到了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东门,在东门对面即将拆迁的旅馆(现早已拆迁)暂住了一晚,由于及其简陋的住宿条件吓得我们和衣而卧,开着大灯通宵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如今回想起来,在社会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两个小姑娘在深夜驱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当时的自己胆子真大。我想“如此疯狂的行为”来源于一种动力——对继续求学的渴望!再遥想3年前,当得知自己的考博成绩后,相比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顿感录取无望,挫败、失望、沮丧......躺在28栋1038寝室床上好几天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这也来源于一种动力——对继续求学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激励着我一步步前行,我就是大家所谓的“第三类人”,但是我骄傲,我自豪!
古有十年寒窗而扬天下,今已二十余载苦读,将是如何?虽无大功大喜而标,一路走来,时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复何求?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所以我QQ、微信、微博的名字全是“幸运丫丫”。在21年求学路上的每个转折点中都能遇到一个帮助自己的“贵人”,遇到那个为我指点迷津的老师,谢谢你们一次又一次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长、成才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而我的恩师们,你们毅然挑起矫正我人生轨迹的重任,一程又一程引渡着不谙世事的我。
感谢我博士阶段的恩师邓群钊教授。您曾说:“我们除了都属兔,都是狮子座,我们还都赞同这么一种人生意义——成长与分享!”。我想说:“这就是我们的缘分”。在这3年博士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每当我有一些想法与您讨论时,您总能耐心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切实的建议;每当我有一些问题向您请教时,您总能及时给予精准的答复并使我深受启迪。正是与您多次深入讨论和修改,我的每篇小论文才能顺利录用,我想您的办公室理生楼A511属我是最常客了吧。在博士论文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题到框架设计,从资料的搜集、数据的查找到模型的建立,直至论文的初稿和最后定稿,无不倾注着您大量心血,而您的每次点拨也总能让我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正是在您无私帮助和乐观鼓舞下,博士论文才得以顺利进展并完成。您不仅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还待人谦和、平易近人,经常主动为我着想,学术之外,您更是慈爱的长者,与您交流我生活上的点滴是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有次我因为论文进展受到严重阻碍,无意间在QQ说说上写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得知您向师姐询问我最近是否较累,从此我不敢再写泄气的话语,因为我知道,您希望您的学生能快乐学习!好几次在我回南昌的火车上,当我收到您的短信“什么时候到”后,离家不舍的心情顿时明亮起来,因为您让我感受到南昌也是我的家。您学术的睿气,为人的大气,生活的雅气必将对我影响久远。您的贤妻,我的师母——梁老师,温和、亲切、优雅,对丈夫的支持以及对学生的爱戴都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自当勤勉不怠,以求不负恩师和师母的殷切关怀。
感谢我硕士阶段的恩师何宜庆教授。回首跟随您的2年时光,装满了我的回忆,我从完全不懂如何写论文的一张白纸,慢慢开始斟酌我的第一篇小论文,是您将我带上了这条学术道路。记得您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张晓峒的《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计量经济学是如此的神奇,从此对实证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研一第一学期的每个晚上,您为了给我们这些基本都是理科背景的学生补习经济、金融等专业知识,牺牲您休息的时间专门为我们讲解《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记得研二开学我在上英语课时,接到您的电话,您说:“看过我写的小论文了,写的很不错”,我喜极而泣,您的鼓励让我在学术迷途上坚信了自己。您在得知我有硕博连读想法后,对论文录用的着急心情我牢记在心;您在我由于考虑到未来求职学校对专业需求而打算更换导师后,您的支持和大度我心存感激。您的言传身教、倾心教导、点拨迷津、冥思斟酌、悉心关怀将我送上了博士研究生的求学道路,您认真、勤奋、踏实、刻苦的科研精神在教导我学习的同时教导了我该如何为人处世。师恩如海,在未来的征途上,学生一定秉承您对科研的火热情怀,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感谢我的母校——浙江科技学院以及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的恩师们。在科院的四年,我喜欢上了群山围绕的校园,爱上了这里的风景,遇到了对的老师,从此,改变了我人生道路的轨迹——我要读博,我必须读博,等我学成归来,能有机会站在母校的讲台上。理学院的苗红亚书记、陶祥兴院长、朱婉珍主任、王杨副书记、艾为鸿教授、章迪平副教授、丁炜辅导员、叶赛英班主任等等,你们从鼓励我考研,到努力帮我联系调剂学校,再到鼓励我考博,最后又在我求职道路上鼎力相助,这一路有你们太多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我无以回报。此外,还有其他学院和部门的许多老师们,你们给予的一个提点甚至一个鼓励的微笑,我都牢记于心。5年前我们在科院离别,如今我们又将在科院重逢,我唯一能做的是回校之后努力工作,为母校的大学梦尽我绵薄之力。
感谢博士点贾仁安教授、涂国平教授、彭迪云教授、胡振鹏教授、周绍森教授、黄新建教授、陈东有教授、郑克强教授、甘筱青教授、傅春教授、朱传喜教授、刘耀彬教授、陈斐教授、尹继东教授、廖晓明教授、马卫教授、曾广兴教授、喻登科副教授、姜睿清老师、何毅老师、蒋满英老师、季春涛老师等对论文的完善和帮助,以及在博士求学过程中的指点!
感谢我的博士班同学和硕士班同学,怀念和你们一起上课的日子!感谢我硕士室友:韩雪、曹慧慧、王瑞,怀念我们一起卧谈的日子!感谢师兄周利平、师姐付莲莲、师妹石俊、吴嫣然、徐易华、黄丽平、师弟潘明,怀念互帮互助的日子!是你们的陪伴使我度过了这凤凰涅槃的5年。
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正是在你们的辛勤劳动所得成果的引导下我才得以开展研究。感谢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专家!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已到六十花甲,耳顺之年。因为我这家里最小的孩子,你们依然操心。爸爸您是个话语不多的人,有次从别人口中得知:“您说有我们三个懂事的孩子您很幸福”,而我也想对您说:“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也很幸福”。妈妈您总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知道在您每次看着我背着书包、拖着箱子走向候车室的时候您早已泪流满面,以致我总是义无反顾的前行,不敢回头望您。妈妈您还总说:“我从小寄养在外婆家,如今又一直求学在外,您对我的照顾最少,等我成家了要来补偿我”。妈妈,其实我想说:“是女儿不能时常陪在你们身边,等我学成归来是我补偿你们的时候了”。在我这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更能体会到你们努力赚钱,供三个孩子上学、成家的不易,更能体会到妈妈十月怀胎一起生下我和姐姐的艰辛,2014年年初在姐姐的婚礼上,我在台上哽咽地说出了“衷心希望你们能安享晚年”。感谢我的哥哥和嫂子,长兄如父,这句话用在你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如今在我遇到困难时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我的孪生姐姐和姐夫,姐妹如花,这词用在你们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从小我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长大,大家却总说你明显比我大,因为我知道仅比我早10分钟出生的你一直在努力扮演好姐姐的角色,你工作后对我生活上的关照无微不至,以致我5年基本没出去逛街。感谢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你们对爸妈的细心照顾,使我能安心学业。感谢我的男友杜磊,2011年我们在南昌大学相遇,如今已有4个年头了,2年多的异地,因为你的付出我们经历的非常顺利,感谢你在我心情低落时愿意在深夜听我无尽的絮叨,感谢你在节假日愿意坐通宵硬座过来陪我,感谢你利用我在火车站转车的间隙,愿意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来见我,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小任性的包容,有时逗逗你我说:“你是不是找了个野蛮女友啊”,你憨憨的回答总是让我忍俊不禁。家永远是我最温柔的港湾和最重要的支撑,我们的大家庭越来越庞大,从5人到7人到8人,加上即将出生的外甥和即将正式加入大家庭的男友,家庭人员规模已达10人,永远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21年求学路,需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不能逐一点名,无法一一兼顾,深表歉意!幸运丫丫带着你们的厚爱一路继续幸运前行......
翁异静
2015年3月
蓝天献给白云,长路献给远方,长怀感恩心,幸福永相伴,一份特殊的道谢信,道出了成长的真谛,翁异静学姐重回母校的怀抱,母校是我们的依偎,是我们永远幸福的港湾,欢迎你回家,让我们一起携手共筑“浙科大树”梦,相信你会是最棒棒的老师~
校友链接:翁异静,理学院信计10届毕业生,将于2015年7月毕业,已被(母校)浙江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录用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