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增良,是浙江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我校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培的应用化学专业的2013届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
蒋师兄虽然为浙大博士,但是为人低调热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师兄。刚到实验室就耐心指导师妹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从口头的表达方式到实验的具体数据,还幽默地用导师毛建卫教授的口吻说:“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你的实验”。
说到考博士,蒋师兄说这是与自己的兴趣、专业以及职业规划相关,他很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蒋师兄说,考研时由于英语成绩差了两分与华东理工大学失之交臂,但是却很幸运得成为联培生再次来到科院,成为毛老师的学生。
他说,在研究生期间,常常与师弟师妹做实验到半夜,就在实验室将就一晚,还苦中作乐说科院的夜景真的很美。
准备考博士前期,他说要先了解学校以及学校要求的专业教材和知识,总体性把握结构框架和考纲,之后就需要精细化分析,每年的真题练习可以帮助自己掌握专业课的方向性。而考博英语是重要的一部分,他利用空闲时间看词库,第一遍是花了七天时间将一万多个单词过了一遍,之后就是综合性有目的地背单词,挑重点和难点,并加快速度。虽然,蒋师兄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考博,但是到了后期,他就罗列了六十多题考博专业课预测题目。他强调自己是一个非常注重效率的人,对时间也十分敏感。他会详细地安排好自己一个月内、半年内甚至是一年内的计划,制定好目标,不拖沓。
在联系博士生导师的方面,蒋师兄说要去学院的官网上找到相关老师的邮箱,做好简历并突出注明自己的特长、发过的文章和写过的专利。博士生导师一般不会太在意学生的出处,只要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课题契合,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并表达自己能吃苦耐劳有抗压能力的特质,导师就会给机会面谈。一般来说,要考博士的同学提前半年联系导师比较合适,如果有老师推荐就更有优势了。
蒋师兄还用爬楼梯来比喻读书的过程,说本科是爬了20个台阶,硕士研究生是爬到45个台阶,而剩下的55个台阶要读了博士才可以爬完,站得高了才能看得到远处的风景。他说硕士阶段是以导师为主导的研究,导师要把握住全局;而博士生阶段导师只是告诉你哪方面具有市场或者理论价值,然后自己的设计实验,自己完成项目。因此,博士生就非常需要前瞻性,自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采访的过程中,蒋师兄不只一次地表达对导师毛建卫教授的感激之情。他十分感激毛老师在研究生期间就用培养博士生的方式培养自己,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和自由的空间来设计实验。
蒋师兄基本上三到四天就会联系毛老师,跟他讲讲自己近期的实验情况。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毛老师都是以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从不会苛责。蒋师兄还说,他从毛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首先是“越忙越努力”,年轻人就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去奋斗;其次是做科研就要“钻进去”,搞明白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用什么做,做成了用于什么领域或行业;最后是做人就要实在,待人就要真心。
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上,他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国家,年轻的研究学者应该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创造出与其他国家相竞争的产品或者技术。他就希望在专业这个领域可以发明出为中国有所帮助的产品,获得大家的认可,实实在在做出对人类健康有用的东西。今年八月,蒋师兄将要去哈佛大学学习,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开阔自己的眼界,看看世界上最好的团队的视野在哪里,底蕴和特色在哪里。若有机会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渠道来给国内研究作指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提供想法和技术给他们。
蒋师兄已经在科院有七八年之久,他说科院是一个年轻的学校,近几年在科院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努力下也变得越来越好。在此蒋师兄给在读研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五点建议:
1. 要交很多朋友。
2. 人生要定位明确。
3. 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团队中,要学会借鉴他人的长处,并按不同人的特点来分配不同的研究任务。
4. 多参加学校团体以及学生会活动,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以学校某个组织的实践经验和身份走向社会或者高校,这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具备的。
5. 学会帮助别人,这是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蒋学长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大家语言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才艺都是十分重要的技能。他表示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他说,虽然科院的学子和浙大的学子在基础上有差距,但是在智力上是相差无几的。以后工作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要介意对手的强弱,只要好好地展现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就可以取得成功。
师兄就要去哈佛学习了,他说想要实实在在的做出对人类健康有用的东西,师兄,您这么“心怀众生”我们看得好感动!
当然了,对于师兄来说,我们相信这只是他人生路上的一小段而已,离自己的人生巅峰还有很远,毕竟,这么学霸的人,怎么可能就满足于此呢!
至于“哈佛约吗”...想约!,科院学子千千万,大家都要努力呀!约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前行,母校都为你骄傲!
文章转自“zust研会”微信公众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